《穿书变成流放侯夫人后努力求生存》全本阅读故事情节丰富,人物性格饱满,不论是主角李婉宁还是配角,都鲜活的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!情节非常吸引人,人物真实生动,情感细腻,快来看看。
将手工材料递给红袖,肉递给杜若:“五花肉包饺子,瘦的炒咸点放着。”两人各自拿了东西去放置,李婉宁又叫住了杜若:“包饺子这些可能有些不够,回头再做个韭菜鸡蛋馅儿的吧,两种混着吃。”肉自然是最好吃,但鸡蛋也不差,没办法,现在的几个小子真是太能吃了,放开了吃,每人得三十几个,李婉宁自己才吃二十来个,而且是连续劳累的情况下。...
出了珍秀坊,李婉宁又去了肉铺。
肉铺老板也很开心:“李夫人好久没来了,今天想要点啥?”
李婉宁指了一块五花肉:“就这块吧。”
因为是包饺子,所以肥瘦都有才好吃,所以李婉宁这次没有刻意找那种比较瘦的。
老板奇道:“李夫人今天买肉风格有所不同呀。”
李婉宁笑笑:“这次是包饺子,稍微有点肥肉也好吃的。”
“哦,估计这块有三斤多。”说着过了下称,三斤二两。
想着这些包饺子也够了,可以再买点瘦肉炒着吃,于是又指了个地方:“这里帮我割块瘦一点的吧。”
“好嘞。”老板这才感觉圆满了。
顺手拿起一根大棒骨:“这块送您了。”
李婉宁笑着道谢,说了声生意兴隆,就匆匆赶去会合的路口。
没一会儿,就看到连翘赶车在前面,后面还跟着一辆,两辆车都堆得满满的。
连翘看到李婉宁非常开心:“夫人,听说我们要用作粮种,掌柜的给我们换了最好的那一批,说是其他地方的新品种,产量比普通的要高,他们专门挑出来做粮种的呢,每一粒都大而饱满,而且出芽率和成活率都很高,以前我们一窝放七八个,现在估计放四五个就行了,而且收成也有可能会增加呢。”
李婉宁听了也高兴了,粮种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后面的收成,她们家地多,亩产量多十斤,就能多几百斤玉米出来了。
至于为啥粮店这么大方,这就是官办的好处了。他们经常会搜寻一些新的高产品种给大家,希望大家能去种,但是好多人家都是自留种,也不来他们这里买,所以推广起来也不容易。
好不容易她们家一次性换这么多,还不赶紧将这个推出去?要知道,每亩多产十斤,朝廷就会多出六斤呢。
所以算起来这也是一件双赢的事情。
粮店管事很高兴,一下子推出去这么多,李婉宁很开心,普通的比例兑换到了高产种子。
到家以后,粮店的小二问李婉宁:“李夫人,卸下来的粮食放在哪里?我们直接给您放到位吧,省得你们再搬来搬去。”
可能是看到李婉宁家没男人吧,店小二还想得很周到。
李婉宁让杜若打开仓库门:“那就劳烦放到那里吧。”
小二应一声,招呼另外一个来帮忙的,一人扛一袋就往房间里放。
李婉宁和连翘也赶紧抬了一袋,有些重,杜若赶紧来帮忙。
小二看到了:“李夫人,您放着吧,我们来就好,很快的。”
李婉宁当然不能光让人家干活呢,所以还是坚持着:“没事的,我们几个人抬着虽然慢,但多少也能快一点。”
这话说得有些绕,小二还在脑子里回转了一下。
很快就搬完了,杜若端来两碗水:“真是多谢二位了,不然我们得搬好久。”
小二笑笑:“您几位都是顾客,这些事情是我们应该做的。”
李婉宁心里暗自赞叹,这优秀的服务意识也不知道是谁灌输的,还真不是一般的好。
别说这会儿了,就是在现代,虽然服务意识已经试图在各个行业里灌输了,但有些公务人员也总觉得高人一等,鼻子看人的那种,让人办事办得极其不爽。
当然,这是指个别人,大多数的人还是挺耐心柔和的。
之前光听连翘说好,李婉宁还没看过,这下小二他们都走了,李婉宁这才打开袋口,抓了一把看看。
果然如连翘所说,个个又大又饱满,而且可能是因为经过筛选的,大小形状都差不多,目测是好的,至于其他,还需等收获后再做定论。
不管了,这些都是后面的事,先做好眼前的。
将手工材料递给红袖,肉递给杜若:“五花肉包饺子,瘦的炒咸点放着。”
两人各自拿了东西去放置,李婉宁又叫住了杜若:“包饺子这些可能有些不够,回头再做个韭菜鸡蛋馅儿的吧,两种混着吃。”
肉自然是最好吃,但鸡蛋也不差,没办法,现在的几个小子真是太能吃了,放开了吃,每人得三十几个,李婉宁自己才吃二十来个,而且是连续劳累的情况下。
这一天,大家都很默契的没做手工活儿,一起帮忙打下手,包饺子。
连刘雅柔都放下了剁菜的刀,跑过来和大家一起。
经过三年的训练,她已经能将饺子包得像模像样了。
包着饺子,气氛十分和谐温馨,李婉宁状似不经意的问:“柔儿,你的小鸡现在也还是每天都下蛋吗?”
刘雅柔想想:“有些不是了,有些鸡可能是三天下两个蛋的样子。”
“哦,那它们是一直这样还是以前每天都下的?”李婉宁边包边问。
“以前好长时间都是一天一个,偶尔停一天。”对于小鸡的状态,刘雅柔比谁都清楚。
“哦,那可能是有的鸡已经下了两年蛋了,过了产蛋的高峰期,以后可能下蛋会越来越少的。”李婉宁觉得需要提前告知一下。
“可是三天下两个蛋也挺多的呀,母亲。”
“以后还可能会变成隔天下蛋,或者三天下一个呢。”
刘雅柔一听急了:“那我们的鸡蛋就不够吃了,要不再让丁婆婆孵一些出来吧。”
“孵小鸡是可以的,母亲的意思是如果那些老母鸡后面下蛋太少的话,我们养着就不合算了。”话题一点点向结论引导。
“不养的话,卖掉吗?”刘雅柔眨眨眼:“可是我有些舍不得呢,都养了这么久了。”
思忖半晌,终于想到个好办法:“要不如果以后它们不下蛋了,我们就把它们吃掉吧。”
李婉宁顿时有些目瞪口呆,这娃刚才还舍不得呢,脑子里想着就问出来了。
刘雅柔咬咬唇:“我是舍不得呀,但是如果将它们卖了,我就再也见不到它们了,但如果我把它们吃掉,那它们就会变成我身体的一部分,它多少还是和我有点联系的。”
好吧,李婉宁觉得自己受教了,果然,小孩子的心思你别猜。
第 138章过上一年半载就熟了
又休息了两天,王志远说玉米可以种了,大家决定第二天正式进入春种工作。
刘伯远征求李婉宁的意见:“母亲,我们明天去和夫子请假,后天开始帮忙种玉米吧。”
李婉宁试图找到最佳的配合:“我们现在有王大哥和张大哥挖坑,可以分成两组,如果后面再有两个人撒种子,两个人填土的话应该是最快的。”
看看家里的人,包括自己,四个大人,三个女孩子。
大家都不自觉的数了数人,连翘道:“那如果分两组的话,好像人手还有剩余,孩子们应该可以不用请假,我们几个先试试。”
刘雅婷也说:“对,母亲,我们几个先试试,实在来不及了再让哥哥们请假。”
杜若也说:“大小姐和二小姐可以点种子,这个活儿比较轻省,再有咱们几个,估计也差不多了。”
李婉宁也算算:“那姑娘们不去也问题不大。”
刘雅婷很主动:“母亲,让我去吧,每次你们都累成那样回来,只有我们在家里清闲,觉得不是个滋味,我们现在在农家,农家的姑娘哪儿有不下地的?”
刘雅琴也附和:“是的,就让我们去吧。”
看她们很想去的样子,李婉宁就不拒绝了,都是家里的一份子,出点力也是好的。
种这个大概最累的就是挖坑的活儿了吧,但是这有两位大哥去完成,其他都还算好。
女孩子们都上阵了,李婉宁自然想让儿子们也有点参与感:“那不然明天开始你们还像之前那样,最后一节课不上了,早点回来,还可以帮忙种一会儿,我们先试两天再说。”
让他们好好读书是对的,但不能让他们觉得自己只要好好读书就行,如果他们每次说要请假帮忙都被拒绝,久而久之,他们就会觉得这件事不需要自己,自己可以完全不用在意。
家是大家的家,所以有事情每个人还是要多参与参与,不上最后一节课就是上次找出来的最优方式,这次也可以拿来用用。
第二天,王志远和张大哥早早地就在田里挖起坑来。没一会儿,李婉宁也带着所有人来到田边,为了让刘雅柔和她们一起走,一大早,连翘就帮她给鸡剁了一大堆的菜。
就按照昨天的计划分组劳作。李婉宁同时负责指挥协调,确保每个环节顺畅衔接。
刘雅婷和刘雅琴认真地点着种子,刘雅柔看着眼馋,也要帮忙,所以就让三姐妹换着来,小手虽稚嫩却很灵活。杜若和红袖跟在她们后面忙填坑。
李婉宁看看连翘:“不然我们再加一组吧,看柔儿点的也挺好的,我们干脆都利用起来。”
连翘拿起旁边的锄头:“那我来挖坑吧。”
李婉宁也不和她抢:“你先挖,一会儿累了我换你。”
临近中午的时候,杜若回去做饭,刘雅婷接替了填坑的工作,刘雅柔接替刘雅婷去给她们组点种子。
至于李婉宁和连翘,作为三个组里最慢的一组,已经放弃了挣扎,慢慢来吧,一个挖坑,一个点种子加填坑。
为了少在做饭上浪费时间,昨天晚上就蒸了很多馒头,中午热一热,然后再做一大锅的烩菜就行。
也不拘是什么菜,去菜地里有啥摘啥,夫人说过,每种菜都有自己的营养,要每种都吃才能营养均衡,所以,这么累的时候,大家都需要营养均衡。
中午吃完饭,大家都休息了一会儿,又给鸡呀牛呀喂上草,倒上水,继续风奋斗。
下午不到五点的样子,孩子们回来了,一看哗啦啦来了这么多,李婉宁这个统筹又开始安排:“婷儿,你带两个妹妹回去吧,点种子的事情交给伯礼和小四小五。”
三个姑娘也干了一天了,虽然不是个太累的工种,但一天下来也不怎么轻松,看着人多了,李婉宁赶紧让她们回去。
刘雅婷她们确实也累了,平日里运动量都不大,今天这一天走了好多天的路,于是应一声就回家去了。
“伯礼和伯青过来这边,连翘,咱俩分两组吧,让两孩子后面点种子带填土。”
多一组能更快一点,于是两人分开了。
刘伯礼接过李婉宁手里的锄头:“母亲,我来挖吧,我也会挖。”
当然会挖了,之前也做过这个事情。而且那会儿还小一点,现在都已经是十四岁的小伙子了,也有几分力气。
李婉宁一天也很累,就懒得和他争。那边,六伯青也接过了连翘的锄头:“姨娘,我来。”
连翘还想推辞,李婉宁道:“你就给他吧,现在他们可能比我们有力气呢。”
跟在儿子后面点种子,李婉宁和连翘看着前面挥着锄头的少年,突然觉得虽然只是三年多,但是,孩子的成长却好像已经跨越了一个阶段。
如此这般过了两日,众人发现速度比预期的还要快些,孩子们应该不用特意请假也能顺利完成播种。
每天的午饭都有馒头,是刘雅婷回去蒸的。早上杜若早早将面揉好放着,到下午刘雅柔回去的时候就发好了,几个姑娘一起做馒头,然后再给大家多点晚饭,其实也没歇着,只是换个工种而已。
再过了两天,李婉宁觉得自己已经累到不行了,她唯一解累的方式就是看看前段时间已经下种,现在已经冒出头的小麦,看起来嫩绿柔弱的小芽好像有一种神奇的力量,让人多了一种生命的能量。
终于,第五天的下午,随着最后一粒种子被种下,覆土掩埋,众人站在田边,望着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,心中满是欣慰与期待。李婉宁感慨道:“终于结束了,接下来的事情就要靠王大哥和张大哥了。”
王志远和张家旺都是不善言辞的,点头答应:“夫人,这里的已经种好了,这两天就不过来了,回去搭把手。”
李婉宁自然是同意的,张家旺还好,有很多亲人,地里的活儿没他顶多慢一点,王志远就不一样了,家里的老娘做不了农活,都是他的。
“好的,如果有用到牛的地方,可以来借。”李婉宁嘱咐了一句,王志远现在会自己开口了,但张家旺可能还不好意思。
没事,过上一年半载就熟了。
第 139章 难道没有了吗?
种完地的李婉宁一家又进入了非常规律安稳的幸福生活。
隔两天去送个手工活儿,过段时间去买一批笔墨纸砚。
上次将第一季度的分红拿回来了,足足十两银子,李婉宁要了一张银票。
老板催促:“李夫人,新的话本子什么时候好?已经很久了。”
李婉宁笑笑:“最近一直在忙活地里的事情,前几天刚刚种进去,后面时间就多起来了,下一本正在酝酿中。”
老板点头,试探道:“其实比起种地,还是写话本子来得快一些。”
李婉宁没有反驳,确实是的,话本子的收益很快就能看到,种地除了缴税多,还要看老天想不想赏饭吃。
但是虽然这样,种地在李婉宁心里依然是很重要的一件事,其他事情都可以为此做退让,比如手工,比如话本子。
这话不愿说,就找了个别的理由:“我们种地是有要求的,种不够也不行,而且,家里有粮了总觉得心里不慌。后面我们会加快速度的。”
想起朝廷的规定,老板也无话可说了,每人三亩的要求确实是有点多,不过,可以给朝廷收回很多税粮。
罢罢罢,反正不管李婉宁干啥,最后受益的都是朝廷,这话本子赚到的钱大部分也是书肆的,书肆也是官办的。
但还想着再督促督促:“李夫人的故事每个都很新颖,观众反响很好,都喊着让您多写几本呢,现在正是趁热打铁的好时候,最近这分红也是一次比一次多。”
说实话,李婉宁对于话本子的收益是百分百的满意,也知道老板的意思,她也想多写几本呢,感觉对她来说,这是最轻松的赚钱方式了。
于是点头笑道:“今天回去就动笔,故事已经想好了,用不了多少天就会送过来。”
听着故事已经想好,老板也放心了,看来李夫人对于话本子的事情也和他一样重视,这不,种地的同时还在想故事呢。
而李婉宁也没骗他,确实故事已经想好了,她打算这次将《白蛇传》写出来。
主要是以前每次暑假必放白蛇传,李婉宁很喜欢,尤其是白蛇化为人头,绕着柱子一圈圈缠绕的那一幕深深的印在她的脑海里,她要把白蛇传的快乐传递给大家。
想要写这个,想起以前网上的一个段子,说白素贞是最让人羡慕的女人,孩子刚生下来就去了雷峰塔,等出来的时候儿子已经是状元了,完全没有辅导作业这一环节。
不过这个在古代是不存在的,因为古代的女人一般辅导不了自家孩子作业。
她将这个故事精简精简讲给小妾们听,几个小妾简直迷失在里面了,这种神神怪怪的东西对大家的吸引力是致命的,尤其是女人,而且这里面还有很多爱情,坚贞不渝的爱情,正是大家渴望而又得不到的。
因为大家听得很投入,一会儿骂法海无情,一会又说许仙怎么这么傻?这么容易被骗。
紧张的时候捏把汗,甜蜜的时候满脸姨母笑,整个儿一个陷入其中。
李婉宁一看这种情况,压根就不用想,绝对是爆款中的爆款。
因为这个也比较长,所以李婉宁想要分上下卷,一来不至于太厚,二来也可以吊吊大家的胃口。
这一天,李婉宁一家正在讨论剧情,村长找过来了:“李夫人,和我去镇上一趟吧,镇长要见你。”
李婉宁有点奇怪:“不知村长是否知道何事呀?”
镇长作为这里的最高长官,还能管她这小小的底层?
村长讲出了他自己的想法:“算算时间,镇长应该是把冬小麦的事情上报了,不知道这次是不是宣布奖励的。”
李婉宁松口气,那最起码是件好事,总不能自己做了这么大的贡献,不给奖励就算了,还能再把自己罚一遍?
有了这种猜测,两个人路上的情绪就好了很多,有一搭没搭的聊着天。
李婉宁非常好奇,不知道会奖励她们什么?总不能是直接赦免她们的连带罪吧,如果自己可选的话,该要点啥?
脑子里问题还挺多的,最终也没有配上满意的回答。
到了镇上,村长直接带着她去了镇长办公的地方,虽然来了很多次镇上,但去见镇长还是第一次。
进去前,李婉宁稍微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,嗯,虽然有补丁,但干净整洁,气场也不差,再说,镇长也不算陌生人。
有人通报了一声,放了两人进去。
进去行了礼,镇长示意二人坐下。
看着村长:“前段时间冬小麦收了以后,我就将此事上报了朝廷,现在朝廷颁来了嘉奖令。”
停顿了一下,看到二人均竖着耳朵,生怕错过一个字的样子,镇长莫名的有些愉悦。
“圣上同意了我们只收三成的提议,以后,我们这里的生活水平将会有很大的改善,只要愿意做,最起码是饿不死了。”李婉宁好像感觉到了他的开心。
“还有,圣上给我们减少了人均耕地要求,如果每年都种两季的,人均两亩就可以。”镇长说着第二个关键点。
这也是个好消息,开荒着实不易,而且粮税那么高,种地吃不饱,你去开荒就不能出去打工,不出去打工就没有饭吃,本来就够艰难的了,还有因为完不成任务而受罚。
这下改成两亩,应该会好很多。
村长点点头,这也是关乎所有流放人员的好消息。
看他们听得认真,又来了一条:“因为种两季是我们这个地方发现的,但可以在很多地方都推广,所以为了给我们表示奖励,以后的粮税我们这可以留下一成。”
要知道,他们只是一个镇,以前只能留下半成,现在翻了一倍,那镇上的各种建设就可以慢慢做起来了。
村长的笑意更深了,双手抱拳,向右上方举起:“圣上真是仁善英明,感觉历朝历代,都不会有这样的政策。”
镇长点头:“是呀,虽然我们这里是流放地,但圣上还没有彻底放弃他们:”
李婉宁听得正认真呢,感觉他们怎么不往下说了。嗯?难道没有了吗?
第140 章 家里有个太上进的娃也是压力
镇长喝了口水,对村长继续道:“对你我也有奖励。”
村长露出恰到好处的笑意:“哦,圣上真是心细如发,还能考虑到我这样的小人物。”
镇长拿出一套文房四宝:“这可做传家之宝。”
大概所有的读书人对文房四宝都有天然的亲近感,虽然村长已经到秀才为止了,但依然难掩对这些东西的喜爱。
接过来,细细看去,真好,这种品质的东西他们平时见都见不着,更何况还担了御赐的名。
还没激动完,镇长又拿出一个空白的录取通知书:“这是圣上赐下的京城眉山书院的录取通知书,你们家如果有优秀的后辈可以去免试就读。”
这下村长更激动了,这个书院全国闻名,本朝人才的摇篮,一般人进不去。
在里面读书,不止上榜率高,即使考不上,那些结识的人脉也是一笔巨大财富。
看着村长激动的样子,李婉宁心里有些嗤之以鼻,好吧,看来要么国库太穷,要么就是这个皇帝太小气,这些个奖励,看着挺好,反正都不用他花钱呗。
笔墨纸砚即使好,那也是底下人生产的,入学名额,更是不用花一分钱。
正想着,村长激动完,想起还有李婉宁这个正主:“不知……”说完看向李婉宁。
镇长沉吟一下:“至于李夫人的赏赐,圣上没有明示,只说了句酌情处理,再有大功,可另行奖赏。”
哦,李婉宁听明白了,就是她的赏赐归镇长管呗。本来她也没指望因为这个就赦免她们,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,所以并没有什么太过失望的感觉。
突然觉得镇长和村长都看着她,总得说点啥吧,不然气氛略显尴尬。
“那,不知镇长大人打算怎么酌情?”这种时候提要求轻也不是,重也不是,太难了。
“不知李夫人可有啥想要的?”镇长想先听听她自己的想法。
既然一定要问,那就说一下吧,李婉宁试探:“能否我家税收减半?”
要知道,流放人员税收是平民的两倍,真的是太难了。李婉宁觉得要是税收减半的话,自家的日子能过得更好,还要在这儿待好几年呢。
听着这个要求,镇长松了口气,也不是什么过分的,看来这个李婉宁还是挺懂事的,没有狮子大开口,自己完全能做主。于是点点头:“好的,那就如李夫人所言,以后所有税赋减半。”
虽然她家地多,而且看着以往的意思,还要扩大开荒规模,但她们一家和这一个镇上那么多户人家比起来,还是九牛一毛,不值一提。
李婉宁一惊,又一喜,其实是她口误,她本来的意思是粮税减半,没想到现在是所有都减半,那她们抄书、手工、小买卖都可以少交一半了,这样算下来,收入直接可以乘以一点五,艾玛,太开心了。
于是,几个人都很满意,镇长留下了粮税,村长得到了顶级学府的入学名额,李婉宁争取到了超出自己预期的正常税赋。
回去的路上,李婉宁都难掩面上喜色。
村长有些不忍:“李夫人,在我面前,不用强颜欢笑。”
“啊?”李婉宁愕然。
村长劝道:“你们获罪不久,圣上想必也不能马上赦免你们,否则有朝令夕改的嫌疑。”
李婉宁这下知道原因了,原来他觉得这么大的功绩就这点奖励怕自己心里不舒服,又不敢表现出来啊。
若是原书中的李婉宁,身份从高处跌落,好不容易有个转机,又没起到大作用,可能会心里不舒服。
但自己不一样呀,她本来也没过过那高高在上的的生活,一直是自己兢兢业业的努力生活,在她心里,纳税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,完全能够接受,只是原来缴太多了而已。
于是笑一笑:“村长,我真的挺满足了。这一路走来碰到的都是好人,也没人落井下石,到现在还能争取到和贫民一样的税,以后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好。”
这个村长倒是相信,以她们一家的勤勉和团结,即使没有这一出,也会越过越好的。
于是村长适时鼓励:“慢慢来吧,只要有心,总会越来越好,看看你们,从一开始的一无所有,到现在这样也没多少时间。而且,人这一辈子变数太多,不经意间,说不定转机就在前面。”
李婉宁附和:“是呀。而且圣上已经答应了呢,如果以后再有功绩,还会有别的恩赐。”
村长笑一笑,但也没有打击她,因为要能成为功绩的事情,得像这次种两季粮食一样于国于民都有利才行,那可真不容易,放眼整个朝廷,多少年也不定能出一件呢。
可他不知道的是,在李婉宁心里,另一件能成为功绩的事情早就有了,那就是活字印刷。
之所以现在没拿出来,是因为此事太大了,能大大降低读书的费用,放在历史长河里,都能成为一个划时代的进步,更何况对一个朝代而言。
现在她是铁定不能拿出来赚钱的,否则可能会给自家带来杀身之祸。
所以一定要有可靠的人才行,目前看来,这个村长和镇长还都是不错的人,不过还得再观察观察,是否值得以身家性命相托。
反正现在剧情已经被自己弄得乱七八糟了,而且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,要是不需要面对孩子们即将来临的婚配和科举等问题的话,就这样过着也挺好的,李婉宁表示自己很喜欢这样的田园生活。
还有点时间,可以先等等,如果到十年之期,家里还不能顺利平反的话,倒是可以考虑考虑,如何将这个顺理成章的拿出来,做为下一个功绩,看看是否能换取几个孩子的正常科举之路,哪怕不能科举,将一家子改为平民也行。
其实这样一来,其他人倒也没什么,就是会可惜了老三的读书天赋了,他从小一心读书想要出人头地,唉,家里有个太上进的娃好像也挺有压力。
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。网站地图
Copyright © 2019-2023 ciyukong.com.豫ICP备2021016978号-7 All Rights Reserved